第625章 你没有见过的船新游戏 (第1/2页)
“考生入场!”
新建的“贡院”门前,一个穿着大红色官袍的官员大喊道。
哗啦哗啦哗啦!
人潮涌动,随着贡院大门的敞开,考生们鱼贯而入。要不是值守的军士武装到了牙齿,他们恨不得直接往里面冲。到时候少不得会发生一些悲惨的踩踏事故。
等人都进去了,一个值守的军士,也是方重勇的亲兵,询问一旁脸上带笑的严庄道:“严尚书,为何不下令卑职搜身呢?”
此刻严庄心情大好,也有心显摆一下。他摸着自己下巴上的小胡子说道:“他们进去的时候,咱们不搜身。等出来的时候咱们再搜,嘿嘿!”
严庄面带冷笑说道。
踏马的,好阴险啊!这就是文人么?
周围值守的军士都是心中一紧。
进门时被查出来,也就不许考试。出门时被查,那是要定罪的啊!
这些丘八们都在心中暗暗感慨世道险恶,人心不古。
某些人真的坏到烂肠子了。
“你们都好好看着,现在开始不许人进,也不许人提前出来。”
严庄招呼一声便走了,他要回去跟方重勇复命了。
至于到了傍晚考试结束,崔乾佑会直接带着税警团的人,来贡院门口抓作弊之人。
但凡有夹带的,直接扔善缘山庄劳改一年,这是方重勇亲口交待的事情。
为了重新树立朝廷的威严,方重勇也是下决心,连引蛇出洞的阴招都用上了。只要谁敢作弊,定然有铁拳伺候。
严庄来到运河岸边的一艘大楼船上,禀告后被带进船舱,就看到方重勇正在“阅卷”。
十多份“背景考察”的试卷放在桌案上,看得某位官家时不时就会忍不住大笑不止。
“让这些人当吐蕃赞普,非得亡国灭种不可。”
看到严庄来了,方重勇一边吐槽,一边连忙招呼他过来坐。
“官家何出此言啊?”
严庄疑惑问道。
“这些人的主意,那都是要带着吐蕃饮马伊水,要打到洛阳才肯罢休啊。
还有人说要动员吐蕃人一户抽一丁。从三个方向进逼大唐,夺得包括河西、关中、朔方在内的领土。”
方重勇无奈笑道。
大唐还是武德昌盛的年代,这些文人们的脑子,也带有军国主义狂热。杜甫那种“苟能制侵陵,岂在多杀伤”的观点,乃是妥妥的少数派。
一户一丁是啥概念,这些儒生们知道么?
方重勇心中明白,文人并非不想打赢战争,只是他们多半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罢了。
反倒是一线的将士,才是妥妥的“反战派”。
为什么会这样呢,因为每次打仗,都是这些丘八在战斗,是他们在承担伤亡啊。
不亲自上阵的人,自然不会在乎别人的死活,他们只要爽!
“不过嘛,另外一道题,倒是有很多出彩的。”
方重勇意有所指的说道,说的就是那道断案的题目。
严庄拿起桌案上的试卷,一目十行的翻看。
有人说如果他是县令,会诈称那块石头是神石,让一个差役躲到石头后面拍手。让全村的人都去给那個石头磕头。并宣传:磕头后如果没有听到拍手声,就是神在指认盗窃之人。
躲在村里不敢去磕头的人,必定心中有鬼,抓起来审问必有所得。
也有人说如果他是县令,会诈称那块石头是妖石,命人抬到县衙后院审问,还用皮鞭抽打。并让百姓们随意参观。若是有人在门口徘徊,不敢进去看热闹,又不肯离去的,必是盗贼。
反正这些人的方法五花八门,但都是利用犯人畏罪的特点。这些曾经当过官的老油条们,很明白治下百姓的心态。这种简单的断案技巧,根本就难不住他们。
“百里之才抬手可得,但治国安邦的大才就不好找了。”
方重勇轻叹一声说道。
这一叠卷子,如果以“合格”的标准来说,几乎都是合格的。只是精通军略的人,几乎没有。
“一州一县,也是需要人治理的嘛。官家莫要嫌弃他们。”
严庄“好心”的建议道。
“贡院没有搜身吧?”
方重勇忽然想起严庄此番来这里的正事,不以为意的询问道。
这是立威的大事,却也只是政权巩固的一件小事。改良科举制,拓宽上升渠道,与发展生产同样重要。哪一头都要兼顾。
“没有,就等着官家几个时辰以后去抓人呢!”
严庄眼中闪过一丝狠辣。
进门的时候搜身,搜到夹带的,乱棍打出也就罢了。但出门的时候搜到夹带,那性质可就严重了。
这招引蛇出洞,就是要让那些心术不正的人放松警惕。等他们考完身心俱疲的时候,再将其一网打尽!
国家的威严与威信,就是这样一步步树立起来的。
“考题换过了么?”
方重勇继续追问道。
“换了,今日清晨,下官亲自去换的。雕版印刷就是好啊,只需要提前预备一份雕版,昨夜加紧印出来即可。”
严庄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。
他就喜欢看到某些人气急败坏,又奈何不得自己的模样。
“做得好,这次的考题,就算把从前大唐科举要用到的书,全部搬进考场,都不会有任何作用。
本官这次,就是要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。”
方重勇微微点头道,对严庄执行计划的态度很满意。
……
贡院内,每一个考生,都在一个固定小隔间内。不能吃饭,不能上厕所。题目都是大题,做完一题交一份答案,才能领取下一题。
肯定有人会问,如果要上茅厕怎么办?
答案是,交完一题答卷后,便可以上茅厕。如果实在来不及,那就……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了。
贡院内答题的考生之中,有个叫杨绾的人,此刻他正紧张的等待发卷子。
第一道题,以泰山为题,作诗一首。
这对于他来说,如吃饭喝水一般简单。
因为杨绾本就是基哥还在时,准备参加科举,并且极有信心能拿下进士科的考生。
但正当他准备考试时,皇甫惟明河北起兵,当年科举取消。
杨绾出身弘农杨氏原武房,家学渊源。祖父、父亲都是当官的,在朝中人脉极为深厚。他本人也颇有文采,要是按照以前唐代科举的规矩。
他闭着眼睛都能中。
可惜今时不同往日,他原本的官场关系网,全都用不上了。又不能行卷,PY交易也不可能了。
换句话说,得靠自己的真本事。
不过这样也好,杨绾是自信的人,觉得这种公平的规矩,正好显示出自己的本事!
第一道题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就交卷了。区区写诗,哪里能难倒他!
马上第二道题发了下来,上面也只有一句话:
在不加农税的情况下,如何为国聚财,至少提出三种以上的办法。
这尼玛怎么搞?
看到这题,杨绾有点懵。
他硬着头皮胡乱写完,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。
写完以后又看了一遍,只觉得通篇废话,都是类似于:因为价格很高,所以在市面上卖得不便宜之类的废话。
洋洋洒洒一大堆,却又言之无物。
他长叹一声,将第二题交了上去。不过杨绾想起科举的告示,上面说的是“以长取材”。
换言之,某一题答得很烂不要紧,只要有一题能答得好,就能进入后面的面试环节。
杨绾终于还是恢复了一点信心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